【原文發表於102年3月20日】
第二天的清晨,我們降落在德國的慕尼黑,然後上了遊覽車,一路往捷克而行。
甫上車時,天空還灰濛濛的一片,於是忍不住又睡了一覺,醒來映入眼簾的,已是十足的國外童話小鎮般的景色了。
即使車上不利於拍攝,還是忍不住按了好幾下快門。
因為行走的路線會經過聖史提芬大教堂,也就是曾經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教堂管風琴所在的德國城鎮帕紹,阿勇哥非常夠意思地讓我們在此處下車,欣賞這擁有目前居於第二大的教堂管風琴。
走了一段路,終於來到聖史提芬大教堂,和我以為的大教堂有點落差,我想是因為它過於純白的壁色吧!
這一天剛好是週五,教堂外有許多準備營業的攤販,還有賣著蜂蜜的小販,本想回頭再拍些照片的,可惜出口位於教堂的另外一側,於是愈走愈遠,也就無法回頭留下幾張市集的照片了。
這獨特宛如洋蔥的綠色圓頂,是帕紹最著名的地標。
我不是特別認真的觀光客,事前的準備工作做得少,雖然借回來的事是一本又一本,但實在是苦無時間可翻閱,不知不覺也就來到了出國的時間,哪些景點有哪些特色,其實我還真不明白。
雖然事前作業沒做好,但事後回顧總也還行,還好一路上有蛙老爺不斷地上網檢視我們走過的每一步,完成紀錄,而他一一查出來的景點,成為我搜索的關鍵字,也因為如此,才能夠知道這建於西元5世紀的聖史提芬大教堂,在17世紀中葉遭受祝融侵害,由義大利建築大師盧拉葛(Carlo Lurago)主要負責修復,融入巴洛克風格,展現了全新的面貌。
單靠我的話,大概是玩過就忘吧!(笑)
隨著阿勇哥進入教堂內,立刻被這華麗的管風琴吸引住了目光。
這部擁有1萬7,974支管子(也有資料是1萬7,774支)、233支音栓柱與4座鐘樂組合而成的管風琴,多年以來著稱世界第一大的管風琴,幾年前才將第的頭銜讓給了美國洛杉磯(?某網友是這麼寫的,但目前我還查不到正確的資料),光是這莊嚴的氛圍,就令我肅然起敬了,誰還會計較它是第一還是第二呢?
聽說5月至9月的平日中午12點,教會將有25分鐘的管風琴演奏,可惜,我無法親耳聽見它的聲音。
蛙老爺問我要不要坐在椅上拍照留念,我搖搖頭,倒是大家像是有某種特殊默契一樣,紛紛坐上椅子,佯裝祈禱的模樣拍照,偽教徒啊!(笑)這造型倒是有趣。
遠遠地眺望著管風琴,真希望能聽聽它美妙的樂音啊!
挑高的聖殿,圓弧穹拱交錯之間,有著華麗的濕壁畫(跟我一樣不懂濕壁畫?請按此連結)。
這些壁畫皆出自義大利藝術家之手,這時突然發現,我沒有拍濕壁畫的特寫啊!(惱)
還好,我家老公相當地可靠,翻了翻他的照片,居然被我發現他的照片裡頭,有這麼漂亮的濕壁畫耶!
不過也沒法拉近仔細瞧看畫作的內容,但大概知道是宣揚天主和天堂的彩繪,除了壁畫之外,外框的雕刻也相當地精緻細膩,抵達的開始就這麼個震撼教育,也太嚇人了吧!
接下來我還會看到什麼樣的教堂呢?期待中。
雖然沒拍到類似謝小蛙那樣的照片,但我倒是拍了張這樣的壁畫。
主題很明確,但,不是教徒的我,就不任意解說啦!
而這座教堂相當值得細細觀察的是,由於歷史悠久,教堂的建築融合了多元建築風格,從西元720年早期的羅馬式,經歷哥德式美學的洗禮,以及巴洛克風格的修復工程,塑造出它獨特的時代風貌,因此也被冠上了「擁有哥德式靈魂的巴洛克大教堂」之封號。
(千萬別以為這一番話是我寫出來的喲,這可是金牌旅行家曾經發表過的文章,借來向大家說明一下)
然後,離開教堂了。
這一回沒能細看,一方面是時間的關係,另一方其實未做足事前工作,也不知從何看起,於是走馬看花一番,草草收場,但願下回還能有機會,細細瀏覽這座擁有哥德式靈魂的巴洛克大教堂。
教堂的外牆,有著許多墓碑。
大家快門已經喀擦喀擦地按下去了,勇哥才說明這是前人的居所。
不過我喜歡勇哥的說詞,因為是對於當地或者是教會有所貢獻的人,才能夠長眠於此,所以也不必擔心,抱著尊重尊敬的心,端正地看過這一片墓區吧!
漂亮的水池因為冬季而停止供水,為什麼呢?
因為冬季氣溫較低,容易造成水管破裂,一旦水管破裂極難尋得問題所在,於是,就選擇在冬季停止供水,以免造成困擾囉!
不過就算在這個季節供水,應該只是看到冰柱吧!這分明就是要我夏季再來一次嘛!(誤)
街景美得令人屏息。即使只是一條小小的街道,卻是那麼地令人讚嘆。
或許是色彩,又或者是尖塔?總覺得隨手拍下來的,都是美景。
從舊城區的最高點聖史蒂芬大教堂路往下,來到了市政廳。
市政廳也相當有味道,牆上還做有河水氾濫高度的記號,這跟帕紹的地理位置有相當大的關係,前方都以聖史蒂芬大教堂為主,卻沒有什麼介紹到帕紹這座德國最美麗的小鎮,真有些對不住它呢!
這個「德國最美麗的城鎮」可不是我為帕紹封譽的哦!
而是拿破崙曾在造訪此地時,讚譽當時為巴伐利亞之都的帕紹;而帕紹的地理位置,或許可以說明它的美其來有自。
帕紹整座古座,宛如一座小島,被小約翰‧史特勞斯筆下的多瑙河、茵河和伊爾茨河三河包圍環繞,並坐落在德、捷、奧三國的交界點。
因為它的地理位置特殊,造就了這日耳曼城鎮的多元文化,摻了些波希米亞、北奧地利等地的風貌。
各國的發展史應該大致相同,因為水源的便利性,帕紹發跡極早,約在五千多年前即有人居住,而其城堡盤據在河谷頂端,建築歷經各個時代的文化洗禮後,融合了哥德、文藝復興和巴洛克等風格,可惜沒有機會能一探究竟。
遠遠地還能看見洋蔥式的綠屋頂,剛剛還在那兒呢!
這裡的街道真得好有中古世紀的氛圍噢,雖然我也不曾目睹中古世紀的繁盛景象,但不知怎麼地,這地磚舖設的街道,自然而然地,就和中古世紀連結在一起了。
是因為德國也常有觀光客嗎?感覺他們的圖像用得很多,各類的標誌多以圖像居多耶!
要離開啦!從車窗內拍出去的帕紹景色,有點色偏,但先求有再求好啦!按快門都來不及了,哪還管得著什麼偏不偏啊!(笑)
事後查資料時,發現推薦遊歷帕紹的最好方式,是搭乘當地的觀光遊船,一路從帕紹往下行,經過奧地利的林茲、維也納,甚至到匈牙利的布達佩斯,而在車上看見的這座小鎮風光,更讓我確定下回,就走這個行程啦!
再見啦!帕紹的市政廳!
其實阿勇哥在這裡介紹了許多帕紹的歷史與人文,但,第一次來到這麼冷的國度,我實在抖到一整個不行,行前大家說的什麼乾冷溼冷,此刻我的腦海裡就完全一個冷字,而且冷到想罵人,雖然眼前的美景很棒,但還是抵不過生理上的無助啊!
於是那些個介紹,除了河水氾濫的記號外,其它我幾乎都沒聽進去,抱歉啦,阿勇哥!
那麼,出發往捷克囉!
我們捷克再見!(揮手)